“五四三”工程提升村级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以争创“五好”村班子、培育“四好”村干部、创建“三有”服务型村党组织为抓手,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县实施的“发挥‘两个作用’、实现‘三个转变’,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项目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主要做法是:
一、选育结合、激励关怀,争创“五好”村班子
为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实行“三推”,建设领导班子好、支部书记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村班子。
推行能人治村,建强领头雁队伍。一是选好“头雁”、配强班子,提升组织保障功能。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强”的标准,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注重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选”,从优秀青年中“找”,从县乡机关干部中“派”,从外村能人中“谋”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全县103名村支书中,有47人为创业能人,9名为下派干部。二是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提高政治经济待遇,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事业编干部力度。2010年以来拿出了14个乡镇事业编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从2011年起,明确村正职干部工资1200元/月,其他在职定编村干部900元/月,为离任村干部每人提高了360元补贴。三是横向交流、跨村任职,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为解决少数村人才缺乏的的问题,探索实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促进村干部交流和锻炼。三都镇三都村原党总支书记李飞鹏是抓工作的一把好手,跨村到东山村任党支部书记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迅速改变了东山村的面貌,受到群众的欢迎。
推行建章立制,促进后进村转化升级。该县针对少数村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级工作难推进,村民热点难点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整顿。重点抓好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下派工作组指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同时,健全村干部值班制度、村级财务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监督考核。近两年来,为配强村支书,采取下派任职、劝辞、组织调整、补选等方式,共调整8名村党组织书记,补选两名村主任。如原永宁镇江头村党总支书记凌冲工作能力强、素质高,镇党委安排他担任后进村兴源村党支部书记。今年该村投资150多万元修建通组公路,并投入20多万元改建村部,有效地改变了后进村的面貌。
推行实岗锻炼,建设“四好五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扎实开展培养“四好五型”(“四好”即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好、致富示范好、群众评价好;“五型”即企业型、经济型、产业型、科技型、中介型)村级后备干部活动。采取先摸清村干部队伍现状、创业能人现状及创业能人从事村级工作意愿,再通过村组干部推荐、创业能人自荐、村党组织初选,乡镇党委考察审定的方式,建立了一支362人的高素质创业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2011年以来共选拔了186名优秀创业能人到村进行为期半年的跟班锻炼,参与纠纷调解、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急、难、险、重工作。对表现特别突出的,适时推荐参加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选举。
二、提高素质、绩效考核,培育“四好”村干部
为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强化培训、典型引导、绩效考核,培育“品行好、作风好、业绩好、评价好”的“四好”村干部。
上下联动,完善“实用管用”培训体系。自2010年起按农村党员每人50元、村干部每人1000元标准,将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将村正职、村副职、村民小组长均纳入培训对象,在培训时突出“易学、实用、管用”的原则,把现代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特色产业开发、法律法规等作为培训的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除了依托县委党校、县职业中专和各乡镇党校进行集中培训以外,积极组织村干部赴外学习培训。2012年以来,县乡共举办村干部培训班23期,集中培训村干部1572人次,有90名村干部通过在职教育取得了中专文凭。同时,对乡镇举办村组干部培训班进行奖励,每举办一期奖励800元。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执行政策、致富带富、信访维稳和管理事务的能力。
持续推出“好干部”,引领良好风尚。在推出了被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平这一先进典型后,又推出了坪田村“白领”支书郑向生,他当村支书5年,不但一分钱工资不领,还垫付了210余万元帮助村里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近年来,坪田村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村镇、全国民主法制先进村和全省文明村、全省生态优美村、全省“十大和谐村庄”。其个人也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其事迹在《中国网》、《中华赣商网》、《江西日报》、《宜春旅游网》、《宜春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好干部典型的树立,在全县营造了“学有榜样,干有标兵”的良好氛围。
实行“双诺双评”,落实绩效考核。每年初,乡镇党委组织村党组织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同时村干部根据本人岗位职责作出3项以上承诺事项。乡镇党委对承诺的事项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听证,年底对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全面进行组织考评和群众评议,严格兑现承诺。 考评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挂钩,如在发放2012年村干部报酬补助经费时,就以年度考评分数为依据进行发放,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体现公平公正,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引导、规范管理,创建“三有”服务型村党组织
为建强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范化建设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和落实农村基层组织责任,推进了有资金、有阵地、有责任的“三有”服务型村党组织建设。
因地制宜、多法增收,让党组织服务“有资金”。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挥两个作用,实现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路径。各乡镇、村按照“把资源转变成资产、把资产转变成资金、把资金转变成资本”的思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了开发山水资源、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物业经济、拓展产业服务、挖掘人文资源、营运货币资金、开展招商引资等七种增收模式。涌现了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江头村、返租农户山地发展茶叶产业年增收超百万元的坪田村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目前,全县103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有1个,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10万元的村6个,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数比上年减少了12个。
规范建设、管用结合,让党组织服务有“有阵地”。按照“四齐十配套”标准(即两委办公室齐全、会议室齐全、图书室齐全、便民服务站齐全;门牌、桌椅、电脑、文件橱、电视机、规章制度、公开栏、绿化设施、庭院和围墙等配套),把村级办公场所建成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等“五个中心”。近两年来,县财政连续两年安排85万元用于新建和改建村(居)办公场所。各县直包村单位对挂点项目村给予1-10万不等的资金帮扶。各乡镇对每个项目村落实1.5万元以上的配套资金。近两年来,共新建和改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村级办公场所40个,打造了温泉镇义田村、永宁江头村等一批样板阵地场所,有效解决了“旗子无处插,活动无场所,服务无阵地”的问题。
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让党组织服务“有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书记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党建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专项述职和测评、基层党组织书记向乡镇党委专项述职和测评“双述双评”制度。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基层党建工作流动现场会,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员或分管班子成员对基层党建工作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互相进行观摩。今年通过召开党建工作流动现场会互相观摩和交流,调动了各乡镇抓党建工作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积极性,强化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星瑞文秘网 www.zjxingrui.com 版权所有